中阿合作开辟“强干劲枝”新格局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25-04-25
最近,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务实合作好消息接连不断。中国电建公司承建的中东地区最大的沙特干船坞项目竣工移交、比亚迪同沙特阿美开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合作、沙特国际电力与水务公司投资设立的首个海外创新中心在上海浦东新区启用,中阿在能源基建、科技项目等领域合作成果显著。迅猛发展、遍地开花的中阿经贸和投资合作,已然成为关税战阴影笼罩下世界经济暗淡图景中的一抹亮色,也成为全球南方崛起和南南合作深化的重要标志。
中阿合作如火如荼,离不开中阿在四个方面的紧密联系。首先,中阿经济的极强互补性,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能。中阿在发展路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方面存在差异,中方在新能源、基建能力、尖端技术等领域存在优势,而阿方则拥有大量的传统能源、资本积累,以及巨大的潜在市场。双方优势互补,合作自然水到渠成,中阿双边贸易额也得以从2004年的367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超4000亿美元。
其次,双方在发展战略上高度契合。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最先得到阿拉伯世界的热情响应,是因为其可以解决阿拉伯国家在国家转型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以及全球能源转型等经济新趋势,阿拉伯国家认识到了摆脱能源依赖、实现经济多元化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以及中国在前沿领域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优势,自然促使阿拉伯国家将“向东看”作为一项关键战略选择。近年多个中国新能源项目在多个阿拉伯国家落地,沙特、阿联酋等国也开始在华大举投资新能源产业,就是双方发展战略对接的具体体现。
再次,机制化建设为中阿合作提供战略指引。中方先后提出“1+2+3”合作格局、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和“五大合作格局”,旨在推动双方从务实合作迈向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中阿峰会、中阿合作论坛、中阿博览会等会议机制,也为双方提供了丰富的合作平台。众多合作机制和平台赋予双方更多共同语言,让双方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也将为中阿合作挖掘更多新潜力、创造更多新机遇。
最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是全球化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系的维护者、全球南方合作的践行者。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一直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间的重要共识。当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卷土重来,美国的关税大棒已经对全球经济贸易造成严重伤害,阿拉伯国家也难以幸免。由于石油未被列入美方的加税目录,且阿拉伯国家在与美国的贸易中进口较多,处于贸易逆差地位,短期内关税战对阿拉伯国家造成的直接损失有限,但关税战可能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将对石油需求和价格带来长期负面影响,直接损害阿方利益。同时,对于亟待改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较低地位、积极拥抱全球化改善自身发展状况的阿拉伯国家而言,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全球产供链混乱,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与中国或其他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影响其既定的发展目标。
展望未来,中阿合作潜力巨大。阿拉伯国家处于经济转型的起步阶段,拥有人口红利、较高的互联网渗透率和较强购买力,经济“非石油化”将是这些国家发展的长期使命;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工业门类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实力强劲,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存在显著优势,有能力也有意愿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实现发展的新突破。中阿合作正在从传统能源合作的“主干”,向着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现代农业等方面合作的“新枝干”逐步扩散,形成中阿合作“强干劲枝”的发展新格局。更重要的是,对阿拉伯世界而言,有着长期发展规划、说到做到的中国,意味着更大的“确定性”。中阿走得越近,贸易、投资等务实合作就会越走越深、越走越实,共赴创新引领的新蓝海。(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